關注兒童及青少年抑鬱
最新兩年有38名學生輕生, 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上月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公佈年頭進行的調查, 對象為9至13歲的小三至小六學生,結果發現13.2%受訪者受抑鬱情緒困擾,當中更有近10%呈嚴重抑鬱徵狀。
雖然問卷得出的抑鬱徵狀/情緒並不等同臨床診斷患上抑鬱症, 但調查結果確實指出家長留意子女情緒的重要性。
抑鬱症的徵狀包括: 連續兩個星期或以上持續情緒低落, 對大部份事物失去興趣, 感到非常疲倦, 影響睡眠 (包括失眠或過度睡眠), 影響食慾甚至體重(包括顯著的增加或減少), 難以集中精神, 記憶力下降, 出現負面思想 (如自信心低落, 覺得自己無用, 過度怪責自己或內疚), 對未來感到悲觀, 甚至有自殺的念頭或行為。嚴重者甚至會有幻聽及妄想的情況。不過, 要留意在兒童及青少年身上, 由於表達能力在發展中, 尤其是年紀較少的兒童, 未必能準確表達感受或負面思想。這時便要更留意他們的行為及表現, 例如學業成績倒退, 學習散漫, 不合群, 人際關係倒退, 易發脾氣甚至作出攻擊或破壞的行為, 有些會開始吸煙或飲酒, 均有機會和抑鬱症有關。
若出現以上情況, 家長應鼓勵子女向學校老師及社工求助。經初步評估後如有需要應盡快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尋求專業協助。臨床心理學家或醫生會了解病歷, 各項背景資料, 觀察精神狀態及可能加上身體檢查等作出判斷。
抑鬱症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 中度或嚴重; 並視乎徵狀數目, 嚴重程度, 是否有幻覺或妄想, 對患者產生的困擾及日常生活的影響等綜合判斷。醫生會按照診斷, 嚴重程度, 成因, 及考慮多項背景因素後, 與患者及家人商討及選擇治療計劃, 包括心理/行為治療, 藥物治療, 或其他實際的協助等。
總而言之, “病向淺中醫”, 家長應多關懷子女, 多些溝通, 如留意到子女有抑鬱症徵狀, 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