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談「吃苦」

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舒服」、「安逸」等生活方式,很少人會選擇「吃苦」。可是,目前的「安逸」是否可以維持永恆呢? 目前的「安逸」是由誰來付代價呢?

父母辛勤的賺錢養家、「136524」*無休打理家務、憂柴憂米的照顧各位子女,使他們在「舒服」、「安逸」的環境中生活。因此,付目前代價的是父母了。不過,如果子女只選擇完全接受「安逸」的生活環境,那麼,他們要為將來付出代價。因為他們只「學」會了「要求」和「滿足自我需要」,而不懂得「付出」和「責任」。到將來他們需要獨立生活時,基本上是無能為力了。而父母亦不可能照顧已經是30、40歲的「超齡兒童」。「飯來張口」已經是過時的評語。「飯來閉口」可能更反映部份的實況。

我們作為父母或老師的,不可以剝奪年青人「吃苦」的機會。通過「吃苦」的歷練,他們學會堅毅、忍耐、體諒等情操。到將來他們需要獨立生活時,他們才可以運用所學,去克服困難或渡過難關。小鳥跌落多少次才能學會飛翔? 雛獸追逐多少次才能捕得食物? 子女跌倒過多少次才能學會走路?

在學校,老師安排的家課,實在是一個「吃苦」的表現。學生只需要做一份,老師就需要批改數十份。所以,學生吃的只是「小苦」。老師才吃了「大苦」。到將來,誰會因此獲益呢? 在家中,我們可以安排適當的家務或其他責任給子女,一方面他們也是家中的成員,需要學會「責任」,另一方面,也是給他們練習的好機會。我常以「粗養子女」的方式跟家長分享。歷練我們的子女就是愛惜他們。

我常常記得「草蜢和螞蟻」的故事。雖然螞蟻需要不停勞動、吃苦去儲糧,但是他們終於能夠度過缺糧的寒冬。因此,我們今天所吃的苦,為的是營造將來長時間的「安逸」生活。

* 一年365日24小時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