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學習是一種享受 (再刊)

上星期在圖書館,看見一位媽媽跟她約八歲的兒子在讀書。媽媽選擇了一本時下男孩子很喜歡的書,打開第一頁,請兒子讀。兒子不太願意,但因媽媽要求,他便開口讀。可讀了才幾句,男孩就對媽媽說:「不讀了,這本書很沒趣。」媽媽回答說:「繼續讀下去吧,你讀得不錯啊。」孩子見媽媽堅持,無可奈可地讀了幾句,又停了下來,說:「我真的很討厭讀書,為什麼我每天都要這樣讀書?」媽媽很苦惱的回應:「這是必須的,你還是快快地把書讀完,就可以玩你的電腦遊戲吧。」男孩聽到電腦遊戲,便馬馬虎虎地把書讀完。媽媽看到兒子這樣的讀書態度,臉上顯得很咀喪。

看著這位媽媽和兒子,我心裡很不舒服。學習本來是很開心的一件事,為什麼會讓媽媽跟孩子那麼痛苦?在我家,我的兩個兒子都很熱愛學習,對很多方面事物的求知欲很強,喜歡發問,遇到有興趣的項目,便去看書或者上網找資料。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自發的追求,是一種享受。

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每個孩子出身時都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和「內在智慧潛能」。這種內質是在不斷發展的,教育者和父母的任務就是要促進和激發孩子的內能。孩子天生就喜歡學習,看看他們怎樣學習爬行,走路,說話,都是自發的。他們不斷地煉習,失敗又從頭再來,一天一天地進步,直至他們學好為止。在整個學習的過程裡,父母是扮演一個觀察者,鼓勵支持者,關心接納者,和環境設計者。以上這些角色可以直接影響到孩子是否能夠從內心享受學習。

1. 觀察者 孩子不是成年人可以任意造型的黏土。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內心世界,有他們特別感興趣的事物,有他們對學習方式的偏好,也有他們內在的時間表。父母只有通過細心的觀察和瞭解,才可以發現整個內在過程的起點。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獨特的起點,我們必須尊重及順應他們不同方面的智慧潛能的自發傾向,及時為他們設計一個合適的環境。

小心留意孩子對玩具、書本或者是其他活動的選擇,便不難發現孩子的內在興趣,父母要小心不要讓自己的偏好影響了孩子的選擇,不然就很難看出孩子的內在興趣所在。

2. 鼓勵支持者 父母應當給與孩子恰當的鼓勵和支援,以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及其自發的動力。專注可以讓孩子遵循自己的生命規律去發展,能夠專注自己的興趣是孩子成長中最好的學習。但是如果孩子的專注經常被打斷,那他們會慢慢地失去了那股學習的熱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三歲的孩子全神貫注地用積木建飛機,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去建。這時候,爺爺覺得孩子的方法不行,就去「幫」他一下,這樣,孩子的專注被打擾了,失去了體會不同方法建造的效果;又一會,奶奶看到孩子建飛機的樣子很可愛,去逗他一番,孩子的專注又一次被打斷了;再過一會,媽媽說要吃飯了,叫孩子不要再玩。。。就這樣,孩子的專注經驗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沒有機會去專注他們的興趣,他們怎麼能發展其內心的興趣?慢慢地,這些本來可以發展到熱誠的內在興趣就被永遠埋在心底。所以,讓孩子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專注學習,是父母給與的重要支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在時間表,只要我們不採取強迫或外在的動力如獎罰去打擾孩子,他們的內在動力是會按他們各自的時間表現出來的。很多研究報告說明這些獎罰的外在動力不單負面地影響孩子的學習過程,不斷地用獎罰方式,會使孩子逐漸失去學習的內在動力,他們慢慢地會相信學習是為得到外在的東西如獎品,稱讚,或是逃避懲罰。利用外來動力可能會收到快速的效果,但其效果是短暫的,不會長久的,因為當失去這些外來動力的時候,孩子就會停止學習。更可悲的是,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會慢慢地消失。反之,我們可以用內在動力去鼓勵孩子,讓他們明白做每件事的目的,感受學習的過程及學習帶來的滿足感。這樣的支援,才可以使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

鼓勵孩子的方式對孩子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影響。我兒子小時候覺得自己鋼琴彈得很好,因為每次他彈完鋼琴,很多長輩朋友都贊他很厲害,所以他認為不需要花太多努力去練琴。後來經過我們多次的解釋,他才明白到長輩朋友是在鼓勵他,他要用心去練習,才會有進步。用過多的稱讚如「你真棒!」或「你很厲害!」都會誤導孩子。時間長了,孩子會把稱讚視為學習的目的。當沒有稱讚時候,學習就可能停止了。 鼓勵是給與肯定和有意義的稱讚,比如說,孩子給爸爸看他剛畫好的畫,爸爸看了說:「你這幅畫用了很多顏色,色彩很豐富,我很欣賞,我也看到你花了很多時間去畫這幅畫。」孩子會感覺這樣的稱讚是具體和真誠的,也看到他的成果是跟他的努力有關的。此外,跟孩子一同學習,讓孩子感受學習的樂趣,更是一種最好的支持。

3. 關心接納者 孩子需要安全感。在學習的過程裡,父母除了提供鼓勵和支援外,也是很重要的關心接納者。當孩子遇到失敗,我們應當明白他們的感受,不要責怪或再施壓,應該用非判斷的態度去接納他們。接納是指接納孩子本人,接納他的感受、個性、想法,並給予孩子尊重和關注。接納使愛變得穩定。孩子在現代社會裡,面對各方面對他們的判斷,心裡的壓力很大,父母應當是他們覺得最安全的角落。我經常都跟我的兒子說,「無論發生什麼事,即使是你們不當的行為使我很生氣,我只是不喜歡你們的行為,但我都是很愛你們的。」兒子從小就聽我這樣說,所以他知道他們的行為是不會動搖在家的安全感。

每個孩子都有他們的獨特的愛好和能力,不是每個孩子在語言數學都有天賦。有些孩子對藝術、運動或其他有天賦,父母要細心觀察就不難發現。父母應該可以接納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獨特之處,而不依據社會價值觀為孩子訂立目標。按孩子的內在指引去幫助他們發展,內在的學習動力就會繼續加強。

一個被接納和不被判斷的環境可以產生安全感。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得到平衡的發展,他們就可以在學習過程裡放膽去嘗試,願意冒風險,感受到自己可以掌管自己的學習,學習滿足了他們的內在求知欲。

4. 環境設計者 一個合適的環境可以讓孩子享受學習。在這環境裡,他們可以自由地投入內心世界裡,沒有壓力,沒有限制的學習。這環境讓孩子拿到各樣他們有興趣的材料,給他們一個安靜不受打擾的角落,讓他們有一段尊注的時間;孩子可以有機會到外面去學習,如去公園感受大自然,用眼睛看看書本裡說的毛毛蟲;去沙灘裡看看網上描述的潮汐;和朋友玩,學習互相幫助、分享和嘗試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現代社會是以金錢,地位,學位等為成功的指標。父母為了不讓孩子成為社會上的「失敗者」,就拼命地為孩子塑造一個 社會模範,如醫生、律師等,忽略孩子本身的理想和能力。一個合適的環境應該沒有分數的標籤,不會盲目地以社會模範為目標。

學習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舉一個例子,如果沒有限制的話,我的兒子星期六早上可以花超過一個多小時去洗碗,他會測試不同食具的重量和特性,觀察水和油之間的關係,和各種各樣的物理小實驗,非常陶醉這個洗碗過程。如果我不停地催速,要他十五分鐘之內完成,這個自發的學習過程就被壓住,我也錯過了發現兒子對物理有很大的興趣的機會。孩子需要一些「空閒」時間去尋找、瞭解和追求他們的內在興趣,才可以享受這個學習過程。但是如果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太忙碌,他們就失去了進入自己內心世界的機會,漸漸的,生活和學習就變成了只為外在動力。所以「空閒」時間不是一種浪費,是一個尋找自我的保貴機會。

環境設計應該全都是以保留孩子的內在動力為中心,讓學習不跟高分,獎品,取悅別人等的外在因素掛,而是為自己的興趣去學習。可惜在現有教育系統下,很難找到這樣理想的環境。但是如果父母相信學習可以是一種享受,在家裡是可以實現的。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父母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父母享受學習,孩子也會享受學習。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