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懂得玩的孩子 才能學會生存

  • 李林淑이임숙 (原文刊載於《話說對了,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就會改變》)
  • Jul 11, 2016
  • 3 min read

許多家長常認為已經讓孩子充分玩樂,但孩子卻總是抱怨玩不夠嗎?兒童專家建議,家長不應該擔心孩子「玩太多」,反倒該憂慮「玩不夠」的孩子,且應該為孩子保留完全自主的遊戲時間。

「你再這樣整天只知道玩樂,以後就慘了。」

許多媽媽會這樣語帶威脅地警告孩子,但其實這話是錯的。只知道玩並不慘,不知道玩才慘。這世界其實需要從小玩大的孩子,這也是為什麼全球菁英齊聚一堂的哈佛大學,會另外聘請專門設計遊戲的人來教學生玩的原因所在。 媽媽們一直認為明明讓孩子充分玩樂,孩子卻總是抱怨玩得不夠,都是有原因的。媽媽忽略了「玩樂和休息是兩件事」的事實,這正是最近媽媽感到難以和孩子溝通的重要話題。孩子從學校放學回家後,寫作業前只是短暫吃個零食休息了一下,媽媽卻說孩子已經有玩過了。寫完作業後因為太累所以看了一會兒電視,但媽媽又說孩子有玩。到了晚上,孩子如果對媽媽抱怨「今天一整天都沒玩到」,媽媽反而會罵孩子「你都玩那麼多次了,怎麼還老是吵著說你沒玩到?」孩子確實沒有玩到,休息只是休息,並非玩樂,休息和玩樂是兩回事。

給孩子完全自主的遊戲時間 孩子的遊戲絲毫不無聊,卻總會在休息過後大喊「好無聊」。我們別再將冤枉的罪名套在「明明沒玩到卻被說有玩」的孩子身上,如果你也認同我所說的,就為孩子的一天扣除掉休息時間,安排至少一小時以上的玩樂時間。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少和以前一樣,享有放學回家後對媽媽說「我出去玩一下回來」的自由,不論去哪裡都要有目的,也必須得到媽媽的同意。

因此,希望家長至少可以為孩子保留一段玩樂時間,一旦定好玩樂時間,玩樂內容就會逐漸由孩子主導,未來定能成為擅於創意發想遊戲、用小玩具也能玩得不亦樂乎的孩子。

如果是幼兒,則可以讓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其餘時間統統安排為玩樂時間。儘管是小學生,一天至少也要玩兩個鐘頭才會讓他們感覺有玩到。前面我說要安排一小時,其實還是太短,請以一小時為最短上限,盡量讓孩子玩到兩個小時吧。和朋友見面、玩耍、嬉笑、聊天大概也需要這些時間,就像我們大人和朋友見面一小時根本不夠是一樣的道理,光是純聊天、什麼事都不做,都可以一轉眼兩三小時不見了,孩子的玩樂當然也需要確保絕對會花費的時間才行。

會玩,才會生存 家長可能會想問,「玩這麼久,什麼時候才讀書?」請記住:相較於投資孩子的讀書時間、成本和努力,真正能夠讀好書的孩子並不多,最終,孩子只會淪為玩也沒玩到、書也沒讀多好的結局。大部分專家和學者都強調,會玩的孩子反而有成就,到現在還不敢相信嗎?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再進一步思考這句話的原理。

玩的本質是想像,會玩的孩子在應對各種狀況的能力非常優秀,會在假想的狀況中反觀自己,並體驗各種情境。有時候會將自己設定成英雄,有時則會想像自己已經身亡,從反覆起死回生的戲碼當中,學習到、領悟到的想法,以及寬廣又深遠的創意性思考,是無法和只會坐在書桌前解題的孩子相比的。

要玩才能生存,「只知道玩並不慘,不知道玩才慘」這句話是對的。但現實情況是,會玩的孩子愈來愈少,每個區域都在增設兒童遊樂空間,但本該在那些空間裡奔跑玩樂的孩子都去了哪裡?為了等待補習班接送車而在車站站牌前排隊,各個都低著頭在滑手機。前往補習班的路途上雖然會和朋友閒聊,但也因為一到補習班就要考試而備感壓力。孩子的一天不能被這樣填滿,一定要有玩樂時間才行。

Recent Posts

See All
培養樂觀主義者的6個技巧

想知道如何養育一個樂觀的孩子? 畢竟,看到玻璃杯半滿的孩子們更善於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 也更快樂。 這裡有六個技巧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陽光燦爛的人生觀。 鼓勵孩子樂觀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長期的積極影響。 (你知道樂觀主義者更有可能活到100歲嗎?)但是你如何...

 
 
 
出生順序如何塑造人格 - 獨生子女 (節錄)

加利福尼亞州奧本市的珍妮哈里斯說,她的女兒艾琳一直都非常有創意。 “當她4歲時,聽到我抱怨我的鼻子一直很冷,她用半胡桃殼,棉花和一些繩子讓我變成了'鼻子更溫暖'!”因為只有孩子獨自度過這麼多時間,他們才是自我娛樂,往往是所有出生訂單中最有創意的。...

 
 
 
出生順序如何塑造人格 - 最小的孩子 (節錄)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Folsom的Cassandra Reigel Whetstone承認,當她7歲的女兒Clara在幼兒園時,她更加盡責。 “我每天都會問:'你老師今天給你看了什麼?'但是當歐文(現在4歲)出現的時候,我放鬆了。我不能告訴你他本月在課堂上讀過的一本書。“一旦最...

 
 
 

Comments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Copyright @ HKPARENTS 2008  |  Best Viewed With Google Chrome, Safari, IE 10 or later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