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與子女談「準備」

你可否即場在眾人面前,以三分鐘為限,進行一個自選題目的演說? 如答案是肯定的,那麼恭喜你了。除了是因為具備演說的天份外,我相信更重要的是有「準備」。這個不是為了特定的事件所作的「準備」,而是隨時都為了有突發的事情發生而作好的準備。

在學校和家庭進行的教育,正正是為了更好的預備青少年。這些教育範疇包括很廣,主要涉及生活上、社交上及未來工作上的需要。想想我們可以跟別人交談、曉得計算買東西時的折實價錢、懂得運用電子媒體找尋答案、學會與人相處等,都是由學習而得,不是天生就會懂。這些學習未必在明天就需要運用出來,但是,到將來有需要時,可能就能減少很多嚴重的問題,甚至挽救生命。例如,暴雨期間,你會躲在小河上的橋下嗎? 打雷時你會躲在樹下嗎? 地震時你會...。今天努力的學習,為明天作好更佳的「準備」。

有些人是「先知先覺」,有些則是「後知後覺」,更有甚者是「不知不覺」。「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唐吉訶德說:「忍受那不堪忍受的痛苦,跋涉那不堪跋涉的泥濘,負擔那負擔不了的風雨,探索那探索不及的星辰。以忍人所不能忍,做人所不願做,自我紀律,機會就會在滾滾砂礫中閃爍著金光。」期望我們的青少年能學懂預早裝備自己,相信自己的潛能,努力學習,成為第一類人(先知先覺),能夠從容面對未來的挑戰。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