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有你保護她
「姊姊,不要看書,你今天學校有什麼新鮮事?」我們正在吃晚餐。餐桌上不能看書,是媽媽的規定;不過那是五年前的規矩,現在沒這麼嚴格了,常常是我們三個都同時在看書。
「哦,對了,」姊姊馬上放下書,:「媽媽,我要跟你說一件事……」姊姊還沒吐出一個字,就被弟弟擋下了:「姊,不要說。」
姊姊猶豫了三秒鐘,繼續吃她的飯,真的不說了。通常這時候當媽的,一定會追問,不然就會死纏爛打地逼孩子說,但是我只是繼續吃我的飯。
有沒有發現這就怪了?姊姊一個字都還沒說呢,弟弟怎麼知道她要說什麼?
大約從姊姊進入青少年時期後,有些事不會跟媽媽說,但是我知道,她幾乎全都會跟弟弟說。一年前我就對姊姊說過:「不跟媽媽說沒關係,跟弟弟說也不錯。」然後我馬上轉頭看著弟弟,懇切地交待說:「弟弟,你要幫媽媽保護姊姊,她可能會做出蠢事,你有什麼建議,要跟她說實話呦。」
所以姊姊一定是最近才跟弟弟說了什麼「大事」,姊姊果然很蠢,又忍不住準備跟媽媽說,於是,弟弟即時阻止了「一件蠢事」的發生。
事隔一週,今天晚餐,姊姊手上沒書,她說,我們來聊天。這時候弟弟正在看書,還沒等姊姊開口,我說:「你要不要先問弟弟,可不可以說?」弟弟看書看得正起勁,根本沒理我們。於是姊姊開始說了──
今天我在學校看見他跟女生說說笑笑,我心裡很氣,想說你是故意讓我嫉妒嗎?於是我就跟旁邊的同學串通好,演起了雙簧。
姊姊假裝打電話:「喂,你在哪裡?我還在等你,你快點過來。」
姊姊掛了電話,同學故意問:「他是誰?」
姊姊再假裝說:「沒有啦,只是朋友。」
「什-麼─朋-友?」同學故意拉長音調,強調不是「普通朋友」的意思。然後再一起假笑。
媽媽開始在心裡嘀咕孩子了,不過我卻問:「他離你多近?確定聽得到?」他是一個喜歡姊姊的男生。「一定可以。因為我看他的臉色都變了。」
然後,我開始訓話了。我訓話時,孩子是不用起立立正站好的,姊姊繼續吃飯,我只是說話嚴肅些──
「姊姊,以後不要這樣。」為什麼?我在說有趣的事給你聽呢。
「將心比心,你希望別人這樣對你嗎?」
「他喜歡你,你卻利用這點嘲弄他,真的很不好。」
「那個跟你同謀的同學,我要扣分了。」這個同學原本在我心裡是一百分的,所以每次姊姊要參加什麼活動,只要搬出她也要去,我通常都說好。
聽到模範生被扣分了,姊姊嚴肅地反駁我,從她的表情可以知道,這個年紀的孩子,常常想不清楚簡單的事情。
「為什麼不行?我們全校的人都這樣。」
「我才不管你們全校,我只管我的孩子。」
姊姊不服,只好賭氣說:「以後我有事不會跟你說了……」
弟弟此時終於加入戰場:「我老早跟你說,不要跟媽媽說,媽媽每次聽完都會開始訓話。」
兩票對一票,媽媽怕了吧?而且孩子還拿出「以後都不跟你說」當要脅,媽媽更該怕了吧?錯,我一點不怕。當我該盡我的責任時,千軍萬馬也擋不住。然後我開始說故事,說爸爸當兵時女朋友如何「兵變」的故事。想當然爾,姊姊弟弟眼巴巴地望著我想聽。「爸爸有女朋友?」那是還沒認識媽媽之前的事,當兵已經夠辛苦的了,女朋友還跟別人跑了,你知道爸爸有多傷心……
「媽媽,那情況不一樣。」姊姊還是沒放棄要說服媽媽。
「對,不一樣,那是沒得選。但是,你利用別人喜歡你,嘲弄別人,這件事卻是你可以選擇做或不做的。」
「媽媽,你知道嗎?我從前也被別人這樣對待過。」姊姊換了一個角度說話,聽起來好像即將扳回一成。扳回個頭啦,我繼續用同樣的強度說:「那是別家孩子品行不好,不歸我管。我只管我的孩子。」然後我將苗頭對準弟弟:「要是有一天,有個女生這樣對你弟弟,你會高興嗎?」
我繼續說:「要是這個男生今天晚上回家去跳樓,怎麼辦?」
「他如果真的為了這種小事跳樓,是他心理不健全。」姊姊說。
「你說得沒錯。為了小事跳樓,真的不干你的事。但你就是那個『扣扳機』的人,你不難過嗎?……」
我知道,當下,他們姊弟倆都不接受媽媽的說法。不接受沒關係,但是我還是要說,即使他們心裡正狠狠地下了決心,「以後絕對不跟媽媽說事情了。」我也不管。每件事都有對錯,我怎麼可能明明看到不對的事情,還受你們要脅,閉嘴不說呢。
「不跟我說沒關係。弟弟,以後姊姊如果出事情,你也有一半的責任。」我不是將責任推給孩子。他們都不是小小孩了,一個十四歲,一個十二歲,如果有人出事,而且你還事先知情,就算不用你負責,你難道不會自責嗎?
我一點都不怕孩子有事瞞著我。孩子有事瞞著我,我的解讀是:瞞著父母,就表示你準備對自己負責。我一點都不想纏著孩子,要他們告訴我所有的事情,你想說就說,不想說也沒什麼不好,算算,沒幾年孩子就要成年了,我當然要慢慢放手。我不追問,但我有話就要一吐為快,想想,媽媽可以說道理的機會也沒剩幾年了,逮到機會,我怎能忍著不說呢?
後記:這件事,媽媽還是有改進的空間的。我應該當下忍著不說話,微微笑就好。以姊姊的敏感度,可能就會知道,媽媽是不贊成的。更何況她原先只是要當笑話說給我笑而已,沒想到卻落得個「聽訓話」的下場。
所以,當下我應該不要說話,然後心裡記著這件事,改天找機會再慢慢說。改天說,對方的感受一定會不同。事過境遷再來討論一件有爭議的事情,效果當然比較好。孩子能聽進去的話也會比較多。
好,下次有機會來試試。這位媽媽,你不可以忘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