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孩子常哭鬧 尋求安全感(0-4歲)

8個半月的寶寶,一直很乖,不扭計、很少哭。但自從7個月開始爬行後,什麽也要扭一場,起初我們以為他想爬但做不到,不高興便哭,故我們會幫他一把,又讓他自己試,但他現在愈來愈「黏身」。我一想起帶他出外就怕怕,如何令他減少吵鬧呢?

哭是嬰幼兒表達需要的方式,也是一種感統刺激。隨着孩子漸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加,也認得經常照顧他的人,除了吃、拉,感到冷或熱等,他的自身需要也開始複雜起來:想別人陪玩;拿不到想要的東西,感到不高興、不對勁,就不分對錯地哭起來,目的都是希望大人能陪他、滿足他,例如當他感到陌生、冷落而尋求安全感,他會以哭來換取大人的注視。

勿怕孩子哭壞身體 面對小寶寶哭鬧,有時的確令人困擾,但最重要是對孩子有正確態度:愛而不縱,護而不寵,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施以正確方法,按他的成長培養他做能力所及的事。因此,當8個月大的孩子哭鬧時,爸媽不要害怕他會哭壞身體,也不能要求此階段孩子有理解能力,或在「被漠視」期間能反省錯誤;爸媽要冷靜觀察他為什麽哭,針對問題拆解,才能有效處理。

例如他要玩的玩具,放在他拿不到的地方,大人一走開,他便沒得玩了,如果玩具適合他自己把玩,把玩具移近他便行了;也盡可能安排在互相看見對方的範圍內活動,如媽媽在飯廳處理家務,孩子在客廳玩,他需要時可看到媽媽在哪裏,也會增加安全感;如果孩子索取的東西並不適合他,家長可以用適合他的其他物件來分散其注意力,再乘機把不合適的東西移走,或把孩子搬移至其他地方。

忌滿足無理要求 如果孩子還是哭鬧,要求一些不適合他的東西,家長不要因為看見他的眼淚就亂了陣腳,因而遷就、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這只會養成他日後以哭鬧要脅以滿足慾望的不良性格。最好是把孩子和他的目標物分開,例如把孩子移至一個少騷擾的角落,減少對別人的影響,也紓緩大人的尷尬。這時爸媽不必急於制止他哭下去,也不用跟他說大道理,靜靜陪他,讓他為失望哭一會,待他稍為安靜,就以其他活動轉移目標,把他引導到另一種體驗中。

萬一爸媽在處理上意見相左,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對方,這不但削弱對方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令教養規範矇矓起來,孩子會藉哭鬧得更兇來索取想要的東西,影響深遠。因此,爸媽宜盡早協調共識,保持對孩子教養方法一致性,持恆有效,孩子便自然意識到哭鬧是無濟於事。

精選文章
近期文章​
分類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