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上學
- 勞振威醫生 (原文刊載於Yahoo)
- Sep 10, 2012
- 2 min read
在責備學生懶惰之前, 先要了解原因可能有四個:
1. 在校內發生了不愉快的事, 導致恐懼或負面情緒。 此類兒童避開學校, 因為學校讓他們不安或引致生理症狀, 如呼吸困難, 肌肉震顫等。
2. 逃避與別人交流, 體育活動, 考試, 測驗等。 此類人有社交恐懼, 膽怯退縮的行為。
3. 躲在家裏, 與父母呆在一起, 尋求他們的關注。 此類人有分離焦慮。
4. 尋求學校以外更有吸引力的事。 與朋友逛街, 購物, 上網, 賭博等。 此類屬品行問題。 與家庭衝突和違法行為也可能有關。
十四歲的A小姐經已個多月沒有上學。 她晚上難於入睡, 早上十分疲倦, 跟本不能起床。 頭痛欲裂, 不願見人。 教育署的人來趨她返校, 她只有恐慌, 卻不能動身。 校內的同學令她可怕又可憎。 她們不斷散播她的謠言, 說她是自閉, 把她隔離。 她不想再見她們。 但留在家中也十分緊張。 她不知如何是好, 只有痛哭。
她的母親八年前急病去世。 由菲傭揍大。 十歲左右, 被送往一鄰居阿姨處寄住。 最近一年, 父親退休, 兩父女自此相依為命。 靠綜緩過活。 父親心情也似乎不好。 屋內雜物堆積, 衛生惡劣。 兩人也因上學問題常有磨擦。
A小姐的問題屬第一類。 有抑鬱症狀和迫害感。 她害怕返學, 但不是逃學。 應由學校社工出面, 表示關懐愛護, 讓女孩放心。 並安排轉校或寄養家庭等舒緩措施, 和轉介兒童精神科作進一步跟進和治療。
青少年期的情緒起伏大, 與周圍環境的相互影響也多。 處理個案時要考慮多方因素和其互動関係, 並非純粹紀律和操行的問題。
Recent Posts
See All您與青少年溝通的方式以及您的行為在結果中起著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可以帶來更積極的結果: 承認她的情緒 如果你告訴她她可能不再玩視頻遊戲了,她說,“我無法忍受你”,專注於她的憤怒,並承認,“我可以看到你生氣,你想繼續玩“然後設定限制,”這些話是有害的。生氣是可以的...
很多人都只是注意「體格健康」的重要,其實,「精神健康」同樣重要,兩者之間有著互動的影響。我們都明白均衡的飲食、適當的運動及規律的作息等均有助練成強健的體魄。可惜很多時候就是忽略了照顧心理健康。 現代人,尤其是城市人面對急速的生活節奏、疏離的人際溝通及無形的壓力等,均讓人透不...
天下父母,誰不疼錫子女?年幼時關心是否健康成長,長大後担心學業,交友,自立……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不知從何時開始,成年人把關注点不斷前移,「贏在起跑綫」的討論愈來愈激烈。如何選擇幼稚園,報名參加甚麼學前活動,竟已成為「贏在起跑綫」的兵家必爭之地。一埸人生馬拉松的競賽,在...
Коментар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