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個小魔怪
不少父母都有相同的經歷,當孩子懂得走路和說話後,他可能也變成了小魔怪,經常的哭鬧,令父母無計可施,無可奈何。到底孩子是天生頑劣,還是給寵壞的呢?
最令父母尷尬的事莫過於孩子在街上大吵大鬧,甚至於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最常見的是一些兩三歲的孩子哭著吵著要買玩具,而很多時父母也受不住而投降,「乖乖地」買了,相信不少人也見過這些情境。其實小孩子見到新奇的玩具,想帶回家玩,是正常的,父母應在事前講清楚「不會買玩具」,到孩子提出要求時便應堅持,說「不會買玩具」並即時離場。如果當孩子一哭鬧,父母便投降,順從了孩子,以後孩子都會以「哭鬧」作為武器,迫父母就範。有些父母以為兩三歲的孩子根本不明事理,不如順從他算了,等孩子四五歲時,懂事些,再嚴厲些教他吧。中國人有句明言:「三歲定八十」,孩子三歲前不教,三歲後還會聽教嗎?當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個性,到時無論如何嚴厲管教或責罵,都很難有效果。最後,當孩子長大成人,便有著「自己的要求無法滿足便發脾氣」的習慣了。在買玩具這件事情上,其實父母自己也應「自律」,不要上次去街又買,今次又不買,令孩子無所適從,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只在生日或節日才買禮物,也可和祖父母約定,行動要一致,當孩子哭鬧時,堅決不妥協,這樣孩子便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再試多一兩次,再蠢的孩子也會學懂。
三歲的孩子也會有嬲怒的情緒,例如當母親要離家上班時,或是未能陪伴他上學等,孩子有時會講一些很極端的言語,例如:「我不喜歡媽媽!」「我不愛媽媽!」「我不要媽媽了!」 這些說話真的傷了母親的心,但作為父母,切勿還擊,說:「我都不喜歡你!」兩三歲的孩子不懂用適當的言語去表達感受,他最懂得「不喜歡」和「不要」這些代表反對的字眼,他這樣說其實也並不代表他真的這樣想。父母如遇到此情況,別以為囉嗦完孩子都不會明,隨意地回應他便離開,其實孩子會從父母的言語和態度,了解父母的心情。父母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並解釋原因和安慰他,如:「媽媽很愛你,如果你不愛媽媽,媽媽會很傷心。」「媽媽知道你很不高興,媽媽也很想陪伴你,但媽媽要工作,晚上再和你玩,好嗎?」事後,父母可再和孩子解釋,不要隨便對父母說這些說話,這樣會令父母傷心的,是不能接受的。平日,父母應多和孩子講自己的感受,可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地用言語去表達,抒發情緒。當然,父母亦應做孩子的好榜樣,說話有理,不要輕易發怒,當遇到孩子很不聽話的時候,要冷靜,記住:一個「愛發脾氣的母親」會教出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在兩三歲這個「模式期」反覆給與孩子的不良刺激,最終會令孩子「學懂」這個不良的行為,因此,父母要給孩子好的刺激,讓孩子模仿好的行為,最後形成好的個性。
聰明的家長,你想培養一個小魔怪,還是一個善解人意的小朋友呢?「三歲定八十」,是真的呀!別讓孩子失控,最後,連自己也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