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不要弄壞我的玩具?心理學看童年創傷
宥勝與女兒蕾蕾的故事就在旅行青蛙之後佔據了我 FB 的整個版面,除了心理專業人員的各種呼籲、重申教養方式,我還看到了很特別的現象:原來很多人都把小時候受傷的經驗藏在心中,直到看著小鰻魚與蕾蕾的故事,我們才想起兒時的那個自己有多無助。...
幼兒上學去,環境不適應怎麼辦?
開學季來臨,孩子總會哭鬧不要上學,扒著父母的腳不願離開,孩子的不願意,讓家長也跟著焦慮起來。 0~2歲是建立安全感、依附關係的時期,盡量維持同樣的主要照顧者,往後送到團體的校園生活時比較理想。然而,有些家庭較忙,需要提早送孩子上學,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該如何跨出第一步。...
栽培語言資優的孩子 - 父母的角色
軒是一個喜歡說話的人,每次相聚都說過不停,喋喋不休。打從小時候便愛談天說地,未識行先開口說話,幾個月大就喜歡和我一起看書,每次要我講一個小時也停不了。 從軒嬰孩時期開始,我們從不和他說「BB話」,他還是一歲多便會用完整句子,懂得的詞彙很多,而且會用一些較複雜的詞彙。上幼稚園...
開學前家長必知教戰守策—有效減少開學焦慮(節錄)
親愛的家長,該怎麼做,可以有效減少孩子的開學焦慮,讓孩子輕鬆面對新學期呢? 1. 調整生理時鐘,提早上床及起床 暑假開始後,因為不用趕著上學,許多孩子的生理時鐘跟著調整到「慢速」,暑假睡到九點、十點,甚至睡到中午「自然醒」,早餐中餐合併吃。晚起床的原因多數是太晚上床所致,...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學習外語好呢?
初為人母的你,曾否夢想你的孩子懂得多種不同的語言?什麼時候開始讓他們學習外語好呢? 在他們開始學習說話之時,或者應該在他們掌握母語語之後呢? 很多學者都認為,孩子越早開始學習第二語言越好,原因多於一個。 一些研究員表示,第二語言學習技能在6至7歲時或之前會達到頂峰,亦有其他...
媽媽也不想做那麼多,但孩子就是學不會「主動」
一個媽媽的心聲:「每天都在告訴自己,我今天一定不要再吼小孩,但似乎總是事與願違;好好說,孩子好像就是聽不見。不念孩子,好像就不會去做。搞得老公覺得我神經質,每天都在吼吼吼,長輩覺得我就是黑臉,常常跟孩子說”媽媽會罵唷!”」...
抑鬱症:藥物以外的治療
「醫生,我可以不吃藥嗎?」這是抑鬱症患者最常的問題之一。要回答這問題,我們必先理解抑鬱症的成因。多年來,精神醫學的研究顯示抑鬱症是生理加上心理因素所產生的。由此可推斷,藥物也非治療抑鬱症的唯一出路。多個臨床研究已指出藥物加上心理治療才是最有效的。同時心理治療也可減低抑鬱症復...
孩子的勇氣 來自於父母的信任
親愛的采: 我們終於有機會一起帶孩子去水上樂園,你看著我的兩個孩子,在有些大人都不見得敢玩的滑水道裡,衝上衝下,忍不住對著你家寶貝抱怨起來:「你看阿姨才幼稚園的弟弟都敢玩,你已經一年級了,怎麼還這麼膽小,什麼事都怕!」 媽媽啊,你不是他,不能體會他到底有多怕。或許他看到別人...
過度教育vs拔苗助長?
在香港的私人屋苑或甚一些商業樓宇,大家不難見到各式各樣大大小小的學習中心。現在有很多人強調早期學習的重要性,孩子未出世,父母已急不及待報名各種Playgroups,一歲就要報讀幼兒園,出名的學校競爭力很大,有些父母更為孩子分別報讀兩間幼稚園的上下午班,課餘還有各式各樣的興趣...
極簡教養,輕鬆育兒
在香港,不少父母都是要工作的,很多都要早出晚歸,若然還要兼顧到孩子的教養與學習,並不是簡單的事,現今社會「給孩子最好的」育兒文化更加令父母忙得透不過氣來。 近年有教育專家主張「極簡教養」(Minimalist Parenting),所謂「極簡主義」的育兒方法是關於用較少的東...